同学们,老师们,中午好。向日葵小广播又和大家如约相聚在声波里有些问题听来有些傻傻的。比如:我们为什么要上学?上学嘛,天经地义的事情,细想来却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。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朗曾撰文回答过这个问题,他最后总结道:“······不只是语文,自然科学和数学,还有体育和音乐,也是深刻了解自己与比人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语言。这同样适用于外语。我以为,为了学习这些知识,孩子们就必须上学。”
他说得当然很有道理,但每个人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不同的。就像每个人个性脾气不同爱好也不同,为自己找的理由这么会一样呢?
我小时候也苦恼学海无涯,上小学的时候盼望着快快毕业上中学,上了中学又盼望着早点毕业考上大学,上了大学便渴望早点工作。反正,觉得上学是件很苦的事,时间慢得像蜗牛爬,好像总也到不了尽头。那时上学如同服苦役,根本想不通为什么要上学,只知麻木地承受和忍让,一天天捱过去,直至逃离“苦海”。至于想清楚为什么要上学,还是后来的事。
做学生的时候,我称得上一个好学生。无论哪门课、哪方面都是比较出色的。但一开始也许不是这样,因为我十分怕羞、胆小。我没有好好上过托儿所和幼儿园,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,上了学就全然不一样了。
刚进小学,接触陌生的同学和老师,必须慢慢和他们熟悉、相处。老师居然让我当了班长,于是不得不在不想说话的时候说话,而且,样样都要冲在前面,还要学会控制自己。这似乎不符合我的天性。我是一个好脾性的小孩,三四岁时跟大人去乡下吗,吃饭是见到大人面前都有酒杯,唯独我没有,就生气跑了出去,结果跌在沟渠里,摔成了小泥猪。还爱和外婆发脾气,因为她宠我。
在学校里,却不能随便发脾气。一年级时,同桌是个愣头愣脑的大头男生,很霸道。他一不高兴就拿我出气,小拳头打在我的心口上,下手不知轻重,打得我喘不上气。我居然没吭一声,倒不是怕他,而是不愿惊扰别人。
最快乐的是冲到操场上,一起玩各种游戏。上学让我轻而易举地有了玩伴,在玩耍中互相协调。时常也有不愉快,尤其在女孩子里面,谁和谁不理睬了之类的事经常发生,但一般不可能永远不理睬。日子久了,想想自己,想想别人,矛盾自然就消融了。
我相信,假如我不上学,一样可以学会文字、语言、画画、书法和算术······但是,在学校学习这些技能和知识,和在家里一个人学是不同的。
一个人学,往往会缺少情趣。你去大自然,可以学会辨别鸟叫和各种植物,那固然有宁静的美感,但日子久了,也许会苦恼没有人交流。在学校就不同了,大家在一起学习,学校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环境,一个小社会。这里有互动,有竞争,有交流,这种交流很多来自同龄人的情感,是成年后人生的预演。我们在这个共同的环境中被“孵化”,被塑造,最终成为一个“新生”的孩子。
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,在性格上多多少少是会有些缺陷的。如果他没有在一个共处的环境中学习知识,学习相处,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,他也许很难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。所以,我想,在目前的社会秩序中,上学不单是为了将来我们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,更为了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发现自己,完成真正的成长。
这不是一个人的成长,而是和别的同伴一起成长。
青浦区重固中学心理咨询室供稿
2018.10.17